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考古 >

精神病患者为何有家难回医生社会不要有偏见

时间:2018-06-23 17:35:24

图说:杨浦精神卫生中心里,阅览室是许多患者每天必到的地方。

45岁的张莉在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已经住了两年多,每次看到院长,她都提出同一个要求:“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张莉面色红润,目光有神,言语有条理,看上去和健康的人无异。她的主治医师说,张莉病情已经稳定,去年就可以出院女性癫痫的病因是什么呢。但由于监护人迟迟不愿意接她回去,所以至今仍不得不待在医院里。像这样有家难回的病人,又何止张莉一个

明明有家 病愈却回不去

去年刚搬入新址的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面积从原先的8000平方米扩大到2.6万平方米。病房宽敞明亮。不过,医院再好,也不是久留之地。如果已经康复,就应该出院。可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在精神卫生中心是行不通的。

张莉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不是她*一次住院。她和弟弟、弟媳住在一起。她曾在超市做过理货员,还承担了家里的买汏烧。两年前,因为和弟媳的口角,她在冲动之下服用羊角风的症状了大量药物,被送入了精神卫生中心。她现已康复,完全有自制力,只要按时服用维持药物即可。然而,院方通知她的弟弟,弟弟原本答应春节让她出院,可一拖再拖。

张莉说,她现在是靠低保生活,但是她可以去工作。她还希望能够缴满15年养老保险,这样老了可以领取养老金。院长屠一敏说,他们会和她家人继续沟通,如果弟弟不希望她住在家里,那就拿钱出来,让张莉另外租房住。

“我在这里住了17年6个月零2天!”今年50岁的姚成伟对于自己住了多长时间医院,记得清清楚楚。

姚成伟身材魁梧,病情早已稳定,现在是病房里的“大组长”,协助医生护士照顾其他病人。他家里有老父亲,还有兄弟,但这么多年没有回去过,也很久无人探视。经过医生做工作,现在哥哥每月来看他一次,接他出去逛逛、吃顿饭,再把他送回来。

姚成伟很想回家,他坦言:“我有轻度的精神分裂症,但只要按时吃药就可以了。我生活可以自理,还有病假工资够生活。”可是家人却不愿意接他回去。医生说,姚成伟就是有点妄想症,没什么危害性。

长期住院 难以回归社会

精神卫生中心的病人出院,真是不容易。半年前,中心收治了一名40多岁的女病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她自己也很想回家,可是家人一直不接医生的电话。上周,终于同意她出院。于是,医生、护士送她回家,可她的父亲却迟迟不肯开门。

在精神卫生中心的日子,活动空间有限,不能用手机,没有亲人、朋友交流,如果长年在里面,慢慢地就和社会脱节,再要回归社会,就更难了。有个年轻人,父母是新疆知青,他在多年前根据政策回到上海,寄住在叔叔家。十多年前,20出头的部分性发作他刚刚工作不久,有一天因为心情郁闷无法控制自己,砸了一台ATM机。因为有精神症状被送进了精神卫生中心。当他病情平稳后医院多次与他父母联系,但如石沉大海。这个年轻人于是在精神卫生中心住了整整12年,他痛苦不堪。

两年前,他终于离开了精神卫生中心,回到新疆,见到了父母。可是几个月后,他还是被送回了上海,海马库新闻网官方网站,自己又主动要求住院,后被送去了一家位于郊区的精神卫生中心。对他来说,他已经不适应精神卫生中心之外的世界了。

病人变老 老年病区满员

在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人很多。住院时间很长的一个85岁病人,从1964年住到2014年去世,时间长达50年!老年病区副主任顾逸明说:“他住院年数比我的年龄还大!也比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工龄都长!”现在,院里共有老年病人200多名,占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多,大约占老年病人中的30-40%。一些行为无法控制、情绪不稳的阿尔茨海默症病人,住院后通过药物治疗,只要两周就可以稳定。可是,由于床位紧张,一些急性发癫痫的病因作的病人无法收治入院。

顾逸明说,其实精神疾病患者也可以“带症生存”,像一些有精神疾患的老年病人,等同于慢性病人,可以去住养老院,只需按时吃药即可,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也可定期上门巡诊。这样,医院便可以腾出床位,收治急性发作期的病人。

“这种情况全市普遍存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部主任、主任医师姚培芬说,市精神卫生中心两个院区核定床位2300张,一年里周转率不会超过50%。住院五年、十年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住了二三十年的。有的病人因为病床周转需要出院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回来了,甚至有的病人家属把病人的户口也迁到了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

那么,有的家属把病人的房子也卖掉了,或出租了。另外,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也有偏见,这也导致稳定期的患者回归社会难。

医生:社会不要有偏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