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一段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引发了一场针对号贩子的整治行动。近一年来,随着各地对号贩子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聚集在医院周边的号贩子有所减少,但并没有绝迹。他们甚至与时俱进,进阶为技术号贩子,搭乘互联网+和大数挖掘机设备据的快车,熟练使用各种新技术工具囤积和倒卖挂号资源。据媒体调查,不少号贩子在电商平台开店接单,通过抢号软件在医院APP、微信等预约挂号平台上抢号、囤号进行倒卖,有的网店单月销量近7000单。
客观来说,无论是实行网养生保健络实名预约挂号还是持续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抑或是不定期的专项整治,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号贩子这种顽疾构成了打击和震慑。但同样要承认的是,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监管上,依旧存在诸月销7000单等带有些许讽刺意味的新闻,不过是线下号贩子治理乏力在互联网上的放大效应而已。
正常挂医生号,很多需要提前半个月才能勉强挂上,但新型技术号贩子竟然能挂上当天的医生号。号贩子倒腾挂号资源的新技术也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先抢号后换号。针眼大的窟窿能漏斗大的风。技术上的漏洞难辞其咎,但以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进行弥补也并不困难。专业人美食小吃士指出,可以通过设置退号限额、对号源进行全程追踪等方式对号贩子进行精准识别,有效打击。
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仍是稀缺资源,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平衡在短期内也无法彻底得到解决。但饱受诟病的号贩子猖獗问题,不能因为积弊已久就停止改革和治理。如何在阶段性的专项整治行动之外,建立起日常的规范与规则,需要相关部门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比如,在多个领域广泛使用的黑名单等惩戒措施是否在号贩子整治中也可以使用,等等。
不独医疗领域,在铁路交通、景区旅游等方面,号贩子的存在也多少与内部人员的利益勾结有关。相比填补技术漏洞,更要填补很近体育新闻报道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管的漏洞。如何通过规范就诊诸多环节来确保预约挂号的实名制不会变成伪实名,如何提高违规成本让医院内部相关人员不敢、不能、不想参与到号贩子利益链中,老问题需要新解法。
号贩子虽不属突发类的危机议题,但越是这种常态性的公共议题越考验各级管理者的治理水平和智慧。而这类民生议题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治理成效也可以得到很广泛很直接的检验。在常年阶段性的专项治理之外,号贩子治理的下半程,呼唤更多新思维和责任心。(本文作者何奈)